穆古鲁扎关键节点惊险取胜,勇士带队取胜!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听民意方能善治民生。了解问题在一线,联系群众在一线,推动项目在一线,安全监管在一线……在龙华区,“一线工作法”已成为党员干部的多米体育网页版科学方法论。
到一线去,
那里天地广阔,那里离真理最近。
只有读懂一线,
才能更好地建设新龙华,
开创新未来。
到一线去,
那里千头万绪,那里是最好的课堂,
只有践行一线,
才能更好地实现“一城四区”宏伟蓝图。
1
了解问题在一线
而今在龙华区(原龙华新区),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五,是“龙华清洁日”。每到这一天,区领导班子成员都会来到社区、街头,与干部群众一起参加市容环境整治活动。“龙华清洁日”的来历,则要从一年多前说起。
2015年8月,龙华新区党工委书记余新国,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清履新后,为尽快熟悉基层情况,他们一方面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全区各街道和各职能部门,另一方面利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行走”在全区的大街小巷。在明察暗访中,他们敏锐地捕捉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提升市容环境和管理秩序。
“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再好,如果是脏乱差的,就谈不上是一个高品质的城市,就谈不上人民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同年9月24日,一场针对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城中村、路面交通违法、交通运输环境、违法建筑城市“六乱”的整治行动在全区拉开了序幕。同时,“龙华清洁日”及其工作机制诞生了。“双提升”实施一年多来,龙华区市容市貌变美了,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经多次整治后,龙华区各农贸市场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
“双提升”行动有个24小时运转的“督导”系统——“第一督查”微信群。区主要领导,各局、各街道一把手、督查部门工作人员都在这个微信群中,区领导“行走”中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到这个24小时运转的“督导”系统中。微信工作方式的运用,增强了现场感,做到“会诊”问题更直观、开出“药方”更精准,基本做到当天部署、当天整改,确保任务不过夜,真正做到“马上就办”。领导带头,干部发力,立即在全区唤起了社会各界的参与。
从最初曝光一些问题,相应街道措手不及进行整改,到各街道、部门主动动起来,至此,一种少坐在办公室、多到一线的工作新观念新模式,一种激发龙华干部队伍脚踏实地干事激情的新作风,在龙华干部队伍中逐渐形成并发扬开来。
“一线工作法”有力推动了龙华干部“接地气”。龙华以“第一督查”微信群为龙头的“微信督办平台”逐步成熟,相继建立了“龙华网格在线”、“龙华督查在线”等微信群,强化督查工作,将指挥棒伸到一线,避免了层级过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让政令快速在一线真正生根发芽。
2
服务群众在一线
2017年3月8日,福城街道福民社区来了一名特殊的客人,区委书记余新国来到社区蹲点调研。与过去例牌的社区调研不一样,这次,没有事先通知,没有随行工作人员,没有议程安排。他首先来到社区工作站,与窗口工作人员一一交谈,仔细了解工作站运行机制、人员配备、党建工作落实等情况。工作人员也不含糊,如实地将情况向余新国反映。第二天,余新国再次来到福民社区,这次,他和街道安监办的工作人员一起到辖区“三小”场所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服务基层最好的办法就是走下去。到群众中去,从中能了解到很多坐在办公室里、会议室里了解不到的情况。”正如余新国所料,在两天的蹲点调研中,基层一线的不少问题直白地暴露在他面前。有些部门的队伍没有整合好,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公共服务的标准在一线没有落实到位……诸如这些问题,余新国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接下来,就是采取措施,推动整改。
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走群众路线,深入一线联系群众,心中时刻装着群众。要经常下到基层、下到一线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干部要学会用双脚丈量辖区每一寸土地。”余新国、陈清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向龙华的干部们提出“多下一线”的要求。本着抓工作就是带队伍的精神,区领导带头主动下沉一线。到龙悦居走访老兵、到信访维稳中心接访群众、到困难群众家中慰问……接连几周,马不停蹄,深入一线听民声、谙民情、解民忧。
观澜爱心家园门口新建了公交站台
事实上,自2015年10月区“书记信箱”开通,处置一宗宗群众投诉,就架起了一座党群、政民互动的“民心桥”。如观澜观光路边的爱心家园小区无公交站台、公交路线少,“书记信箱”平台接到群众来信后推动交通部门到现场调研,规划线路,建设相关设施,此问题快速得以解决。
密切联系群众,更要带头直面工作矛盾。龙华区推动全区干部队伍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信访维稳包案制度、企业服务挂点制度、河长制等应运而生。几套班子领导成员围绕查违、征地拆迁、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等重点难点工作,领“任务包”。这便要求,领导干部在吃透和管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工作上还要“下深水”,敢于担当和负责,矛盾不上交,困难不“下卸”。
沉到最一线,是龙华区干部队伍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具体实践,正是这种“接地气”的作风,将群众和干部拧成一股力量。
3
推动项目在一线
2016年12月27日,龙华公务车缓缓驶进石清大道-梅观高速A匝道通车仪式现场。不到三分钟的简短通车仪式结束后,余新国、陈清等区领导直奔工地,检查起石清大道一期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现在石清大道的建设进展如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余新国边听汇报边“抛”出不同的问题,并要求“在推进重大项目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尽早提出,尽早解决。面对问题,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动协作,齐心协力为重大项目扫清“拦路虎”。
石清大道是深圳市干线道路网规划中一条东西向主干道。受征地拆迁工作影响,龙华段建设工作一度进展缓慢。为此,区主要领导曾多次到现场进行查勘,研究问题,认真梳理,一一分析责任人,并以“现场办公”形式,与责任人商量解决对策。
扫清施工障碍后,石清大道一期道路工程龙华段建设进展顺利
龙华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回忆说,当时解决了三个问题,分别是花半里对面白色楼拆迁问题、石清—梅观节点B匝道处汽修厂拆迁问题以及金鼎盛工业区地块红线与石清道路红线重叠问题。比如,花半里对面白色楼侵入道路人行道约3.多米体育官网7米,影响道路新建、电缆沟及人行道施工。现场,书记建议施工单位先按管线优化方案进行管线施工,人行道位置则请龙华街道加大征拆力度。“一个重大交通项目的推进,道路建设的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都没有问题,最大的难题是没有施工作业面。经过调研,书记对此提供了对策而且明确了责任单位,确实为我多米体育投注们解了燃眉之急。”
“征地拆迁工作缓慢,严重影响交通建设进度”……近来,龙华“书记信箱”收到诸多此类的居民来信,居民希望龙华未来的交通路网更发达,出行更便捷。为保障龙澜大道工程顺利推进,区委书记余新国、区长陈清今年3月28日下午来到征拆现场督战,指挥有关部门对阻碍龙澜大道(龙华段)项目施工建设的华联社区顺安家具厂房、群发楼、林玉芝楼等共15处建筑群进行集中拆除。
余新国多次强调“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多个重大项目调研现场和征拆现场都有他的身影,带动了基层干部积极作为,促进矛盾在一线化解。如龙澜大道建设项目,龙华街道成立了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冲刺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多次赴龙澜大道、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等现场实地调研。同时,整合商会、同乡会等各种资源,经常上门细致耐心地做群众思想解释工作,并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多套方案服务下,业主们终于被诚意打动,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龙澜大道攻坚小组的工作取得一次又一次突破。
4
安全监管在一线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当知县时的感怀,关切之情中,透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如今,安全生产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责。区领导以身作则,“一线工作法”在安全生产领域推广。多次随区领导到各社区、各企业检查隐患的安全专家郑辉频频为两位主官点赞。
2016年5月的一天,余新国在上班的路上看到大浪部九窝老村里有许多废品收购点存在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当天上午就组织了区消防、城管、安监及街道办到现场处置。
说起随行检查,郑辉发现两位主官很注重细节,有两次检查让他印象特别深刻。2016年12月28日,余新国带队检查群众投诉的民治小学旁废弃建筑基坑隐患问题时,当场让城建部门认真组织建筑测量单位对基坑进行测量,并提供科学的数据,整体评估建筑基坑对周边民居、道路、学校可能产生的安全威胁程度。他说,我们搞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讲科学,用科学数据说话,找出风险存在的部位,坚决治理安全生产隐患。
龙华区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楼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
2016年12月14日,陈清随机抽查龙华街道的清湖老村,来到消防站值班室,检查了值班室管理制度、消防人员的24小时值班记录、消防监控情况。他对村里的每个安全出口、消防栓设施的配置都进行了检查后还是不放心,随后又来到村中一处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亲自对着手表看着时间,现场检验消防站的应急力量、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郑辉说,“现场测量基坑”、“对表看时间检验速度”这两个动作看似不起眼,但让人很受启发,安全生产工作一点都不能马虎,检查中要细心、细心再细心才行,蛛丝马迹都不容错过。
除了细致,“抓重点”几乎成为区领导的口头禅。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突出抓好重点时段,是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好方法。龙华区还将其延伸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危化品管理到抓“大安全”,从劳资纠纷到交通管理,从维稳到救助保障,都能看到处处在“抓重点”。
“安监部门是企业的安全帮手,在检查中不能总强调哪里不对,哪里做不好,要加强服务企业意识。”“检查是为企业‘号脉’,帮助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区领导多次强调,除了“实打实”检查,更加注重“心贴心”服务。运用“一线工作法”,区领导还带头深入企业,在一线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产业大区”的实际情况,以服务入手,不断加大对企业、产业的扶持力度。“行走一线听声音,助力企业谋发展”,这也成为龙华党员干部贴身服务企业的生动写照。
大道至简,到一线去!
《龙华新闻》评论
了解问题在一线,服务群众在一线,推动项目在一线,安全监管在一线,“一线工作法”五个字将龙华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与党员干部民生情怀串联到一起,让党员干部用老百姓看得见的有效作为去践行施政理念,把心系在一线,把脑用在一线,把情拴在一线。
一线不是简单的层级概念,而是一种扎根基层、扎根现场的思维,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重点工作的现场在哪里,一线就在哪里;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线。
它是转变工作作风、服务人民群众的必要之法。“服务基层最好的办法就是到群众中去,从中能了解到很多在办公室里、会议室里了解不到的情况。”“领导干部要学会用双脚丈量辖区每一寸土地。”说到底,“一线工作法”是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要求和真实体现,是针对个别龙华干部精气神不足,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行政效率不够高的一剂良药。
它是创新社会管理,推动转型发展的破解之法。我区要落实“中轴提升战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例如要改变产业整体层次不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实,让好企业、好项目顺利落地,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缓解社会管理服务压力,桩桩非易事,必须要拿出行之有效的破解之法。“一线工作法”抓住了问题、服务、项目和安全四个关键词,找准了眼前全区工作的四个基本要点,遵照四个要点发力,落实各项安排,社会治理的质量和转型发展的效率都能得到提升。
它是经过实践检验,能带来切实改变的实用之法。“一线工作法”并非什么高深玄虚的理论,而是删繁就简回归本质,一切以问题的解决和群众的满意为出发点。得益于这个执政理念,龙华“双提升”行动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真切的改变。在这一理念下,我们看到区领导班子成员连续19个月到社区、街头与群众一起参加市容环境整治活动,看到区主要领导,各局、各街道一把手、督查部门工作人员24小时运转的微信“督导”系统,马不停蹄地消灭问题;看到全区信访维稳包案制度、企业服务挂点制度、河长制等应运而生;看到几套班子领导成员围绕查违、征地拆迁、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等重点难点工作领“任务包”……龙华的“面子”和“里子”都在日新月异。
大道至简,“一线工作法”的朴实之中蕴含真理,值得全区党员干部细细领会、继续践行。到一线去,倾听百姓声音,把每项工作做细、做透、做出实效,龙华实现经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全面提升,建设“一城四区”的计划,才会水到渠成。(栗中西)
5月1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以《"一线工作法"解民忧促发展》为题,也对此作了重点报道。
内容来源:龙华新闻记者 张爽 徐蔚昕 康碧艳/文 蔡维泽 陈建华/图
编辑整理:问答龙华
<< 上一篇
网友留言(0 条)